主页 > 游戏辅助卡盟 > 永劫无间卡盟 > 资讯正文

於兴中:后人类时代的社会理论与科技乌托邦

作者|于兴忠

来源 |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超级人类科技

于兴中

W. 和 Lulu C. Wang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中国法讲座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后人类时代的社会理论与技术乌托邦

介绍

今天,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社会、文化、制度和人类意识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 这一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关系人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社会理论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但技术乌托邦并不是真正的出路。

后人类时代的主要文化思潮是后人类主义或后人文主义(Post-)。 后人类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可能指的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文化反叛,对传统人性观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传统信仰对人、人性和人的主体性的怀疑,从而倡导一种能够与时俱进。 它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科学认知观念。 也可能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反思,并通过这种反思扩大道德伦理的范围,使其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

后人类主义的一个激进模式就是所谓的“超人类主义”,它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增强人的体质、气质、智力,使人变得更强、更美丽,甚至永生。 更为激进和悲惨的是,期望人工智能将彻底取代人类,人类将不得不让位给新的超级物种,彻底自愿“消亡”,从地球上消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 我们可以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找到后人类时代的特征,比如模拟存在。 我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而网络上这种身临其境的存在确实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后人类特征体现在,人类的存在不再只是物质的存在,而是物质的存在加虚拟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自然会考虑应该有什么对策、可以做什么。 假设灾难来袭,如何应对,采取什么预防方案等等。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是社会理论,但不幸的是,社会理论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 面对当前的后人类时代似乎有一条出路,而这条路就是未来学家和技术人才寄予厚望的科技乌托邦。 技术乌托邦可以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社会理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都讨论过技术乌托邦的可能性。 他们相信科技可以建设文明有序的社会,让人们幸福。 柏拉图和莱布尼茨等智者也有同样的观点。

在当今新形势下,科技乌托邦是出路吗? 在所谓后人类时代的背景下,它还有哪些可能性? 也许采取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会更好。 但仍应指出其局限性。 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选择。

超级人类科技

后人类时代

如前所述,后人类主义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这里可以简要讨论三个。

第一个解释是指后人文主义时代。 人文主义在西方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创造了各种制度安排。 它还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意识、文化意识密切相关。 它是一种文化形式或文化传统。 后人文主义是指对现有人文传统的消极发展,即通过不断的批判而前进,这有点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继承、批判和反思,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 重新解读历史、理解哲学等。

第二种解释与一些电影中描述的非常相似。 认为人类作孽太多,希望人类灭绝。 人类灭绝后,地球可能会慢慢恢复原来的样子,其他生物也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这里的后人类时代是指人类已经不存在,但地球上其他生物仍然存在的时代。

第三种解释是,进入新时代,人类的统治地位不断下降,以往人类垄断主体资格的状态已经成为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人、山川、植被、地球、动物,甚至后来的机器人共同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人类统治的起起落落已经成为过去,人类在与非人类、人机混合体、法人等的竞争中可能会以弱势力量的身份出现。

这三种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几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至少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的第三种形式。 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变革和伟大事件,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各种伟大的革命,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 国民革命等

然而,经历过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件的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犹豫和焦虑。 因为历次伟大的历史变革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人们的主体资格并没有改变。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都能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生存方式可能​​会改变,但生活方式不会改变。 当前,人类面临的关键时刻,人类生存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确实到了必须为自己担心的时刻。 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人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包括对自己建立的制度失去了信心。 我们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社会,表现为信仰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法律危机、家庭危机等等。

就信仰而言,这场危机可能是一种新的变化,一种新的崇拜形式。 现代人有自己的崇拜对象,不一定是传统宗教。 它们可以是金钱崇拜或其他类型的崇拜。 正如德沃金在《没有上帝的宗教》中所说,宗教可以存在,科学家可以有宗教,但不一定要有上帝。 不管怎样,人们必须有信仰才能生存,但很多地方信仰并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人口非常稠密、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是个大问题。

政治危机现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之后。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民主制度上。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甚至流血牺牲,我们迎来了这么好的制度,这就是民主时代。 世界上没有人公开说民主制度不好,但结果是什么? 在运作良好的民主制度的背景下,有可能选举出一位不民主的总统。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政策、美国政治乃至世界对民主的信心造成了巨大损害。

所以在政治层面上,人们并不确定哪种制度好。 比如,代议制民主显然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有人主张协商民主,但协商民主也存在很大问题; 公投也是一种方法,但只能适用于小范围。 在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公投是不可能的。 对任何重要问题进行全民公投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在政治制度安排上,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从经济角度看,迄今为止,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还没有解决办法。 资本主义剥削、资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奴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官僚性几乎是不可能消除的。 经济学家给人一种非常专业的形象,但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见到某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 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对制度设计和专家的不信任。 区块链金融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现有银行体系和金融交易市场的失望。

就法律而言,我们知道,法律体系是西方近一两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制度建设。 它依赖于法律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同案同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一系列原则和制度。 然而,经过上世纪初的法律现实主义者和上世纪末的批判法学家这么多年的努力,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矛盾。 而且,法律制度会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包括各种外部力量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结果,人们慢慢对法律体系失去了信心。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具有明显的功能,但并不一定会给个人带来幸福。 由于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妇女地位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客观地观察家庭,发现现实中真正幸福的家庭并不多。 许多人因此对家人失去了信心。 此外,人们对自身性别趋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突破。 很多人选择过不结婚的生活。 传统的家庭结构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其次,在后人类时代,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包括性别、身高、外貌。 这就是越来越流行的人类增强(Human)。 这样的话,人就不再像中国古人所说的,身体、头发、皮肤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不能随意改变。 现在我们可以随意改变,改变后的人与以前的自然人不同。 这样的人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趋势,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隐患。 很可能会出现一种人与机器结合的超级物体。 而脑中植入芯片的人,绝对比普通人要优秀。 这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三,人类理性向一个方向快速发展,其结果就是人工智能。 作者始终认为,人类的精神世界由三个组成部分:心灵、智力和灵性。 在西方,通常分为理性和非理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理性的一维发展。 其后果将导致一维人的出现。 这样的人虽然智力得到了发展,但是他们的心智和灵性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 无论是弱形式还是强形式,人工智能都离不开算法。 目前存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弱式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输入一个算法,它就会根据该算法做出响应。 无论你输入什么,它都会产生一些东西。 但可能还有一种更统一、更超越、更抽象的所谓AGI,指的是通用或通用的人工智能。 这样的人工智能可能存在于各个领域。 有人预测2018年将是AGI元年。 正如库兹韦尔所说,也许在10年、20年、30年之内,我们将进入一个高智能时代。

此时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什么? 大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性格等。但遗憾的是,研究已经在朝这个方向走,即把人工智能和脑神经科学结合起来,从事人工智能(AEI)研究。 目前正在建造的一些机器人几乎可以自然地笑,并且似乎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 简单地输入一些东西并得到预设的输出并不可怕,但值得担心的是机器人何时能够思考。

虽然AEI的研究刚刚开始,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还没有非常重要的结果发布,但是当非常重要的结果发布时,就会让人感到害怕。 AEI继续发展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因此,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史蒂芬·霍金等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16年联合发表声明,呼吁谨慎进行人工智能研究。 埃隆·马斯克曾明确撰文表示,应加快制定控制人工智能的法律,并及时、全面地考虑如何调整。

第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我们以前以为人只分男性和女性,但实际上有好几种性别。 柏拉图很早就指出,人类的性别不分男性和女性。 20世纪80年代,当同性恋合法化的想法出现时,人们不敢大声称呼某人为同性恋。 后来LGBT的概念出现并逐渐被广泛接受。 美国一所大学曾做过统计,发现其学生中有15%属于这一群体。 LGBT出现不到十年,又增加了另外四种性别,称为QQIA。 这种趋势还在向前发展,这意味着人们正在慢慢地认识自己,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一突破显然挑战了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

五是多元权利主体的出现。 权利学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发明。 作为弱者生存的保护装置,它在面对掠夺性政府和机构的压迫和剥削时,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权利的主体始终是人——自然人和法人。 然而,由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土地法学的兴起、社会机器人的出现,权利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人类。 权利的主体已经延伸到人类以外的动物、山川、河流、植被,甚至机器人。

现在的人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不是看他有没有做坏事,有没有作风问题,而是看他是否善待动物、善待山河草木。 2013年,纽约的一名法官按照普通法传统向两只大猩猩授予了人身保护令。 这是人权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制度。 顾名思义,人身保护令只能发给人,但法官将其授予两只大猩猩,以便将它们从学校实验室中解放出来。 尽管这两只大猩猩后来被谴责为财产,但事件本身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在厄瓜多尔和新西兰,都出现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公开承认某条河流拥有自己的权利。 现在有很多关于机器人权利的讨论,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要赋予机器人权利? 因为随着机器人的出现,一些企业主为了逃税、避免缴纳保险等而不再愿意雇佣人,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主张对机器人征税。 既然机器人有纳税义务,就必须有相应的权利。 我们不能让人们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更重要的是,一些国家的人们正在考虑赋予机器人投票权! 总之,这种多重权利主体的出现,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不断衰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可怕的方面,那就是科技的出现,可以让人造人。 传统上,人们相信只有上帝或上帝才能创造人类。 但现在,正如我们所知,克隆技术和一些专门从事胚胎实验的科学家都梦想着创造人类。 此外,纳米技术、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成就,共同带来了人类创造人类的科学可能性。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况。

而且,实际存在和模拟存在已经基本混淆。 如今,大多数人都有手机,人们在网上的交流可能比现实生活中更多。 有人做过调查,说2030年,60%的人会上网。 所以现在当我们谈论生命的意义时,我们不仅谈论物质存在的意义,还谈论互联网的意义。 在线存在可能比实体存在复杂得多。

所有这些都将我们带入了所谓的后人类时代。 这一系列的事情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个后人类时代是一个可怕的时代。 这个时代确实有太多值得我们担忧的事情,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超级人类科技

社会理论的困境

面对后人类时代极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应该有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 不过,在西方知识界,人工智能等危机引起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强烈。 因为西方一直有一种极其有生命力、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的人文传统,尽管这种传统本身也面临着重大考验。 例如,在西方音乐中,虽然迪斯科、说唱等很流行,但人们仍然欣赏古典音乐。 这样的传统与另一个伟大的传统——科技传统并存,相辅相成。

也就是说,西方人文传统在过去的历史中见证了无数次科技革命,从牛顿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再到混沌理论,成功地应对和解决了无数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新方法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这个传统是独立存在的。 它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它不会因变化而惊慌,也不会受到某种权力的控制或命令。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后人类时代对西方人文传统的挑战远大于人工智能。 也可能是需要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太多,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并不那么重要。

因此,西方主流学术界并没有对人工智能进行深入反思。 与中国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人都在谈论的话题。 西方对此的主要争论仍在技术领域。 前面提到的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等人对人工智能研究持悲观态度,但也有一批人持乐观态度,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创始人扎克伯格。 这些人坚信人工智能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不会成为后患。 这场争论是在技术人才之间进行的,尚未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形成有意义的交流。 然而,无论是从宗教、伦理还是法律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反思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此笔者想指出,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也是一条出路。

社会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社会。 研究社会首先必须从描述社会的基本状况、结构和问题等社会现象开始。 因此,描述性是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属性。 一般来说,描述必须包含解释,没有解释的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描述多么客观,它也包含了描述者对所描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因此解释应该是社会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征。 当某件事通过描述和解释引起人们的注意时,人们就会反思它。 这种反思必然会引起不满,不满就会引发批评。 因此,批判性是社会理论的另一个特征。 除非有刻意的破坏,否则人们对事物的反思和批判往往包含着对更理想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理想性是社会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纵观社会理论自19世纪诞生以来的学术发展史,凡是载入史册的社会理论都表现出上述四个特征或四个层次。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甚至帕森斯的理论都可以作为例子。 由于社会理论的这四个特点,社会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兼顾理论和实践。 描述和解释都离不开实证研究。 批判和想象永远与理论和哲学齐头并进。

一般来说,社会理论既是描述性的,也是规范性的。 描述性社会理论注重实证研究,涉及对特定社会的结构、行为、制度和生活的呈现。 规范社会理论往往着眼于未来,规划和构建美好、理想的社会框架和社会制度,想象未来社会的生活图景,勾勒出未来社会人们的行为特征。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等传统社会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一度辉煌,但在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 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推崇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主张“玩碎片”。

今天,所有从事社会理论研究的人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人及其创造物的问题。 现有的社会理论普遍关注人与机构、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关注人本身以及人与物的关系。 当后人类时代到来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理论来应对现有的危机和未来的危机。 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对如何面对这个新时代感到茫然。 集体经济、计划经济、阶级斗争,这一系列概念范畴逐渐失去了活力; 自由市场和权利话语作为自由主义者所依赖的最有力的工具,迄今为止也陷入了困境。 然而,人类对未来的乌托邦理想总是需要寻找一个载体。 当社会理论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技术上。

当今的社会理论必须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以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对人类文化和生存、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己的机器人产生颠覆性威胁的创新。 从未出现或从未被认真对待的问题必须回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所提出的理论要求。 尤其要关注各种新人,他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超级人类科技,扮演上帝的角色,创造新的人类。 科学和新技术。 社会理论必须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各个角度审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社会,以及后人类时代可能对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致命的和无法挽回的影响。影响。

尽管技术发展的未来无法完全预测,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不一定能够提前预测,但社会理论必须对此采取一种态度。 如果它不能提供答案,至少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遗憾的是,传统资源在这方面的利用价值并不是很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理论基本处于“碎片化”状态,整体性或宏观式理论衰落。 最根本的是缺乏认识论的支持。 这为技术乌托邦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超级人类科技

科技乌托邦是出路吗?

这种科技乌托邦思潮(,-)虽然存在诸多分歧,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技术就是一切,人们可以借助技术走向最理想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通过技术的支持,政府、法律以及各种社会制度都会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由于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社会正义也将得到充分实现。 科技可以预测未来,可以预防灾难,可以让人们免于痛苦,甚至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乌托邦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没有完全理解技术的不利影响。 相反,他们对技术的“副作用”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但他们坚信技术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其消极作用。 道格拉斯·拉什科夫 ( ) 认为,技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并培养独立思考。 技术还可以消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技术乌托邦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代表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而这种进步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进步历史观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 18、19世纪,人们感觉世界在进步,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会更好。 然而,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进步并不是绝对的。 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人性或许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支持技术乌托邦的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技术模型,并用这种模型来治理系统设计,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旦这些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来设计出来,这将是最理想的社会。

超级人类科技

诚然,未来学家可以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徜徉,勾勒出人类未来的蓝图。 但技术乌托邦已经从乐观转向悲观。 库兹韦尔写了一本名为《奇点临近》的书,从广义相对论中挖掘出了“奇点”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所谓“奇点理论”,并声称2045年将出现“奇点”时刻……,人类文明将走向终结,生物人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奇点人”的新物种。

换句话说,库兹韦尔预测,到2045年,人类将与机器融合并实现永生。 在《人与神——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将人类彻底还原为算法,认为每个人真正的实质性结构就是一个算法。 如果人类真的只是由算法组成,那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无法比机器更快地计算。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理论,幸运的是没有多少人相信它。 对奇点的痴迷也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个神话。 有人认为,超级人工智能的到来已经不远了。 不过,更多学者和专家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超级人工智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问题仍然非常有限。

库兹韦尔和赫拉里在书中陶醉于对技术的崇拜,热情地赞扬他们的发现,而对人类的命运却只予轻描淡写,仿佛人类的未来并不那么重要。 只要他们心目中的人是“奇点”的算法或者方法,它就会立即变成现实。 技术乌托邦的推动者认为技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理性的过度依赖,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观点,因为人不仅具有计算/理性,而且还会随着情感和心情而变化。 合理的。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个体的成长一样,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非理性的激情和偶然性。 植根于逻辑推理的技术乌托邦并不是正确的出路。

乌托邦精神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它反映了人们对现有社会秩序和制度安排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焦虑。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乌托邦。 从宗教乌托邦到政治乌托邦,再到经济乌托邦和科技乌托邦,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实践理性,其背后的动力是对美好未来的无尽希望。 希望超级人类科技,正如诗人所说,就像春天的小草,即使被割断,也会重新生长。 和其他类型的乌托邦一样,科技乌托邦也是美好的愿望。 它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引导人类未来的方向。

然而,技术乌托邦毕竟是一个愿望,它无法取代社会理论对技术问题和后人类时代许多难题的思考。 如果科技乌托邦的愿景得以实现,可以想象,一个算法和数字决定一切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友好的社会。 人类的存在将是数字的存在,人性的平衡将被打破。 一维的人和一维的社会将相互支持,除了技术官僚之外的所有人都将是平庸的。 诗歌、绘画、音乐也将只是形式,没有激情和内容。 “无聊”将成为这种社会的代名词。

因此,对于后人类时代的人们来说,重新找到立足点非常重要。 这个起点不仅是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也是对人、对人类社会、对现有各种系统的重新认识。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全面发展人的心智、智力、灵性,从而避免出现一维的人和一维的社会。 应该充分认识到,如果自然人会被机器人取代,那正是因为人类的智能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淹没了人类的心灵和灵性。

图片来源:

美术编辑:白文

超级人类科技

让我们一起开拓视野,看社会

超级人类科技

2020年2月7日,祝李医生旅途愉快。

超级人类科技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超级人类科技

超级人类科技

以学术为背景,以思想为旗帜

◆ ◆ ◆◆

应对人类危机,科技乌托邦绝对不是未来的出路

余兴忠|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

本文最初发表于《探索与争议》2018年第4期,原标题为《后人类时代的社会理论与技术乌托邦》

本文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网络。

今天,在后人类时代,人类的主体地位不断下降超级人类科技,以前人类垄断主体资格的状态已经成为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类、山川、植被、地球、动物、甚至后来的机器人共享同一主题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类统治的起起落落已经成为过去,人类在与非人类、人机混合体、法人等的竞争中可能会以弱势者的身份出现。今天的社会理论必须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以往对人类文化和生存、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己的机器人产生颠覆性威胁的创新。 从未出现或从未被认真对待的问题必须回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所提出的理论要求。 然而,技术乌托邦毕竟是一个愿望,它无法取代社会理论对技术问题和后人类时代许多难题的思考。 如果科技乌托邦的愿景得以实现,可以想象,一个算法和数字决定一切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友好的社会。 人类的存在将是数字的存在,人性的平衡将被打破。 一维的人和一维的社会将相互支持,除了技术官僚之外的所有人都将是平庸的。 诗歌、绘画、音乐也将只是形式,没有激情和内容。 “无聊”将成为这种社会的代名词。

超级人类科技

介绍

今天,我们进入后人类时代,社会、文化、制度和人类意识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 这一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关系人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社会理论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但技术乌托邦并不是真正的出路。

后人类时代的主要文化思潮是后人类主义或后人文主义(Post-)。 后人类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可能指的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文化反叛,对传统人性观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传统信仰对人、人性和人的主体性的怀疑,从而倡导一种能够与时俱进。 它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科学认知观念。 也可能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反思,并通过这种反思扩大道德伦理的范围,使其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

后人类主义的一个激进模式就是所谓的“超人类主义”,它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增强人的体质、气质、智力,使人变得更强、更美丽,甚至永生。 更为激进和悲惨的是,期望人工智能将彻底取代人类,人类将不得不让位给新的超级物种,彻底自愿“消亡”,从地球上消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 我们可以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找到后人类时代的特征,比如模拟存在。 我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而网络上这种身临其境的存在确实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后人类特征体现在,人类的存在不再只是物质的存在,而是物质的存在加虚拟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自然会考虑应该有什么对策、可以做什么。 假设灾难来袭,如何应对,采取什么预防方案等等。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是社会理论,但不幸的是,社会理论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 面对当前的后人类时代似乎有一条出路,而这条路就是未来学家和技术人才寄予厚望的科技乌托邦。 技术乌托邦可以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社会理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都讨论过技术乌托邦的可能性。 他们相信科技可以建设文明有序的社会,让人们幸福。 柏拉图和莱布尼茨等智者也有同样的观点。

在当今新形势下,科技乌托邦是出路吗? 在所谓后人类时代的背景下,它还有哪些可能性? 也许采取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会更好。 但仍应指出其局限性。 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选择。

超级人类科技

后人类时代

如前所述,后人类主义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这里可以简要讨论三个。

第一个解释是指后人文主义时代。 人文主义在西方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创造了各种制度安排。 它还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意识、文化意识密切相关。 它是一种文化形式或文化传统。 后人文主义是指对现有人文传统的消极发展,即通过不断的批判而前进,这有点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继承、批判和反思,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 重新解读历史、理解哲学等。

第二种解释与一些电影中描述的非常相似。 认为人类作孽太多,希望人类灭绝。 人类灭绝后,地球可能会慢慢恢复原来的样子,其他生物也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这里的后人类时代是指人类已经不存在,但地球上其他生物仍然存在的时代。

第三种解释是,进入新时代,人类的统治地位不断下降,以往人类垄断主体资格的状态已经成为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人、山川、植被、地球、动物,甚至后来的机器人共同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人类统治的起起落落已经成为过去,人类在与非人类、人机混合体、法人等的竞争中可能会以弱势力量的身份出现。

这三种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几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至少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的第三种形式。 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变革和伟大事件,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各种伟大的革命,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 国民革命等

然而,经历过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件的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犹豫和焦虑。 因为历次伟大的历史变革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人们的主体资格并没有改变。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都能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生存方式可能​​会改变,但生活方式不会改变。 当前,人类面临的关键时刻,人类生存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确实到了必须为自己担心的时刻。 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人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包括对自己建立的制度失去了信心。 我们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社会,表现为信仰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法律危机、家庭危机等等。

就信仰而言,这场危机可能是一种新的变化,一种新的崇拜形式。 现代人有自己的崇拜对象,不一定是传统宗教。 它们可以是金钱崇拜或其他类型的崇拜。 正如德沃金在《没有上帝的宗教》中所说,宗教可以存在,科学家可以有宗教,但不一定要有上帝。 不管怎样,人们必须有信仰才能生存,但很多地方信仰并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人口非常稠密、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是个大问题。

政治危机现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之后。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民主制度上。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甚至流血牺牲,我们迎来了这么好的制度,这就是民主时代。 世界上没有人公开说民主制度不好,但结果是什么? 在运作良好的民主制度的背景下,有可能选举出一位不民主的总统。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政策、美国政治乃至世界对民主的信心造成了巨大损害。

所以在政治层面上,人们并不确定哪种制度好。 比如,代议制民主显然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有人主张协商民主,但协商民主也存在很大问题; 公投也是一种方法,但只能适用于小范围。 在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公投是不可能的。 对任何重要问题进行全民公投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在政治制度安排上,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从经济角度看,迄今为止,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还没有解决办法。 资本主义剥削、资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奴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官僚性几乎是不可能消除的。 经济学家给人一种非常专业的形象,但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见到某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 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对制度设计和专家的不信任。 区块链金融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现有银行体系和金融交易市场的失望。

就法律而言,我们知道,法律体系是西方近一两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制度建设。 它依赖于法律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同案同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一系列原则和制度。 然而,经过上世纪初的法律现实主义者和上世纪末的批判法学家这么多年的努力,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矛盾。 而且,法律制度会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包括各种外部力量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结果,人们慢慢对法律体系失去了信心。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具有明显的功能,但并不一定会给个人带来幸福。 由于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妇女地位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客观地观察家庭,发现现实中真正幸福的家庭并不多。 许多人因此对家人失去了信心。 此外,人们对自身性别趋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突破。 很多人选择过不结婚的生活。 传统的家庭结构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其次,在后人类时代,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包括性别、身高、外貌。 这就是越来越流行的人类增强(Human)。 这样的话,人就不再像中国古人所说的,身体、头发、皮肤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不能随意改变。 现在我们可以随意改变,改变后的人与以前的自然人不同。 这样的人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趋势,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隐患。 很可能会出现一种人与机器结合的超级物体。 而脑中植入芯片的人,绝对比普通人要优秀。 这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三,人类理性向一个方向快速发展,其结果就是人工智能。 作者始终认为,人类的精神世界由三个组成部分:心灵、智力和灵性。 在西方,通常分为理性和非理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理性的一维发展。 其后果将导致一维人的出现。 这样的人虽然智力得到了发展,但是他们的心智和灵性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 无论是弱形式还是强形式,人工智能都离不开算法。 目前存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弱式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输入一个算法,它就会根据该算法做出响应。 无论你输入什么,它都会产生一些东西。 但可能还有一种更统一、更超越、更抽象的所谓AGI,指的是通用或通用的人工智能。 这样的人工智能可能存在于各个领域。 有人预测2018年将是AGI元年。 正如库兹韦尔所说,也许在10年、20年、30年之内,我们将进入一个高智能时代。

此时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什么? 大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性格等。但遗憾的是,研究已经在朝这个方向走,即把人工智能和脑神经科学结合起来,从事人工智能(AEI)研究。 目前正在建造的一些机器人几乎可以自然地笑,并且似乎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 简单地输入一些东西并得到预设的输出并不可怕,但值得担心的是机器人何时能够思考。

虽然AEI的研究刚刚开始,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还没有非常重要的结果发布,但是当非常重要的结果发布时,就会让人感到害怕。 AEI继续发展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因此,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史蒂芬·霍金等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16年联合发表声明,呼吁谨慎进行人工智能研究。 埃隆·马斯克曾明确撰文表示,应加快制定控制人工智能的法律,并及时、全面地考虑如何调整。

第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我们以前以为人只分男性和女性,但实际上有好几种性别。 柏拉图很早就指出,人类的性别不分男性和女性。 20世纪80年代,当同性恋合法化的想法出现时,人们不敢大声称呼某人为同性恋。 后来LGBT的概念出现并逐渐被广泛接受。 美国一所大学曾做过统计,发现其学生中有15%属于这一群体。 LGBT出现不到十年,又增加了另外四种性别,称为QQIA。 这种趋势还在向前发展,这意味着人们正在慢慢地认识自己,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一突破显然挑战了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

五是多元权利主体的出现。 权利学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发明。 作为弱者生存的保护装置,它在面对掠夺性政府和机构的压迫和剥削时,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权利的主体始终是人——自然人和法人。 然而,由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土地法学的兴起、社会机器人的出现,权利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人类。 权利的主体已经延伸到人类以外的动物、山川、河流、植被,甚至机器人。

现在的人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不是看他有没有做坏事超级人类科技,有没有作风问题,而是看他是否善待动物、善待山河草木。 2013年,纽约的一名法官按照普通法传统向两只大猩猩授予了人身保护令。 这是人权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制度。 顾名思义,人身保护令只能发给人,但法官将其授予两只大猩猩,以便将它们从学校实验室中解放出来。 尽管这两只大猩猩后来被谴责为财产,但事件本身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在厄瓜多尔和新西兰,都出现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公开承认某条河流拥有自己的权利。 现在有很多关于机器人权利的讨论,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要赋予机器人权利? 因为随着机器人的出现,一些企业主为了逃税、避免缴纳保险等而不再愿意雇佣人,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主张对机器人征税。 既然机器人有纳税义务,就必须有相应的权利。 我们不能让人们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更重要的是,一些国家的人们正在考虑赋予机器人投票权! 总之,这种多重权利主体的出现,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不断衰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可怕的方面,那就是科技的出现,可以让人造人。 传统上,人们相信只有上帝或上帝才能创造人类。 但现在,正如我们所知,克隆技术和一些专门从事胚胎实验的科学家都梦想着创造人类。 此外,纳米技术、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成就,共同带来了人类创造人类的科学可能性。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况。

而且,实际存在和模拟存在已经基本混淆。 如今,大多数人都有手机,人们在网上的交流可能比现实生活中更多。 有人做过调查,说2030年,60%的人会上网。 所以现在当我们谈论生命的意义时,我们不仅谈论物质存在的意义,还谈论互联网的意义。 在线存在可能比实体存在复杂得多。

所有这些都将我们带入了所谓的后人类时代。 这一系列的事情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个后人类时代是一个可怕的时代。 这个时代确实有太多值得我们担忧的事情,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超级人类科技

社会理论的困境

面对后人类时代极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应该有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 不过,在西方知识界,人工智能等危机引起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强烈。 因为西方一直有一种极其有生命力、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的人文传统,尽管这种传统本身也面临着重大考验。 例如,在西方音乐中,虽然迪斯科、说唱等很流行,但人们仍然欣赏古典音乐。 这样的传统与另一个伟大的传统——科技传统并存,相辅相成。

也就是说,西方人文传统在过去的历史中见证了无数次科技革命,从牛顿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再到混沌理论,成功地应对和解决了无数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新方法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这个传统是独立存在的。 它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需要探索的问题。 它不会因变化而惊慌,也不会受到某种权力的控制或命令。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后人类时代对西方人文传统的挑战远大于人工智能。 也可能是需要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太多,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并不那么重要。

因此,西方主流学术界并没有对人工智能进行深入反思。 与中国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人都在谈论的话题。 西方对此的主要争论仍在技术领域。 前面提到的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等人对人工智能研究持悲观态度,但也有一批人持乐观态度,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创始人扎克伯格。 这些人坚信人工智能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不会成为后患。 这场争论是在技术人才之间进行的,尚未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形成有意义的交流。 然而,无论是从宗教、伦理还是法律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反思都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此笔者想指出,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也是一条出路。

社会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社会。 研究社会首先必须从描述社会的基本状况、结构和问题等社会现象开始。 因此,描述性是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属性。 一般来说,描述必须包含解释,没有解释的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描述多么客观,它也包含了描述者对所描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因此解释应该是社会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征。 当某件事通过描述和解释引起人们的注意时,人们就会反思它。 这种反思必然会引起不满,不满就会引发批评。 因此,批判性是社会理论的另一个特征。 除非有刻意的破坏,否则人们对事物的反思和批判往往包含着对更理想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理想性是社会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纵观社会理论自19世纪诞生以来的学术发展史,凡是载入史册的社会理论都表现出上述四个特征或四个层次。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甚至帕森斯的理论都可以作为例子。 由于社会理论的这四个特点,社会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兼顾理论和实践。 描述和解释都离不开实证研究。 批判和想象永远与理论和哲学齐头并进。

一般来说,社会理论既是描述性的,也是规范性的。 描述性社会理论注重实证研究,涉及对特定社会的结构、行为、制度和生活的呈现。 规范社会理论往往着眼于未来,规划和构建美好、理想的社会框架和社会制度,想象未来社会的生活图景,勾勒出未来社会人们的行为特征。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等传统社会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一度辉煌,但在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 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推崇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主张“玩碎片”。

今天,所有从事社会理论研究的人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人及其创造物的问题。 现有的社会理论普遍关注人与机构、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关注人本身以及人与物的关系。 当后人类时代到来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理论来应对现有的危机和未来的危机。 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对如何面对这个新时代感到茫然。 集体经济、计划经济、阶级斗争,这一系列概念范畴逐渐失去了活力; 自由市场和权利话语作为自由主义者所依赖的最有力的工具,迄今为止也陷入了困境。 然而,人类对未来的乌托邦理想总是需要寻找一个载体。 当社会理论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技术上。

当今的社会理论必须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以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对人类文化和生存、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己的机器人产生颠覆性威胁的创新。 从未出现或从未被认真对待的问题必须回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所提出的理论要求。 尤其要关注各种新人,他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扮演上帝的角色,创造新的人类。 科学和新技术。 社会理论必须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各个角度审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社会,以及后人类时代可能对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致命的和无法挽回的影响。影响。

尽管技术发展的未来无法完全预测,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不一定能够提前预测,但社会理论必须对此采取一种态度。 如果它不能提供答案,至少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遗憾的是,传统资源在这方面的利用价值并不是很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理论基本处于“碎片化”状态,整体性或宏观式理论衰落。 最根本的是缺乏认识论的支持。 这为技术乌托邦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超级人类科技

科技乌托邦是出路吗?

这种科技乌托邦思潮(,-)虽然存在诸多分歧,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技术就是一切,人们可以借助技术走向最理想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通过技术的支持,政府、法律以及各种社会制度都会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由于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社会正义也将得到充分实现。 科技可以预测未来,可以预防灾难,可以让人们免于痛苦,甚至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乌托邦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没有完全理解技术的不利影响。 相反,他们对技术的“副作用”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但他们坚信技术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其消极作用。 道格拉斯·拉什科夫 ( ) 认为,技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并培养独立思考。 技术还可以消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技术乌托邦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代表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而这种进步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进步历史观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 18、19世纪,人们感觉世界在进步,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会更好。 然而,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进步并不是绝对的。 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人性或许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支持技术乌托邦的人希望找到一种技术模型,并用这种模型来治理系统设计,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旦这些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来设计出来,这将是最理想的社会。

诚然,未来学家可以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徜徉,勾勒出人类未来的蓝图。 但技术乌托邦已经从乐观转向悲观。 wrote a book "The is Near", which the of "" from the of , his own so- " ", and that a "" will occur in 2045. , human will come to an end, will cease to exist, and will be by a new " Man".

In other words, that in 2045 will merge with and . In "Man and God - A Brief of the ", to and that the real of each is an . If are only made up of , the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ill , than . This is a very scary , and not many it. The with the is also a myth about . Some that the of super is not far away. , more and that there is no sign that super will in the near . For now, the that can solve are still very .

In their books, and were with the of and their , while only a light to the fate of , as if the of was not that . As long as the in their mind is the or the of the "", it will a . The of that can solve all , which is an over- on and a very naive view, are not only /, but also with and moods. 合理的。 has that the of human , just like the of , often plays a key role not in , but in and . A - in is not the way to go.

The has a very in . It 's with the order and and their about the . eras have . From to , to and , the logic it is , and the force it is the hope for a . Hope, as a poet said, is like grass, even if it is cut, it will grow again. Like other kinds of , are also good . It can and guide the of .

, is a wish after all, and it 's on and many in the post-human era. If the of is , it is that a where and will not be a . Human will be the of , and the of human will be . One- and one- will each other, and all but the will be . Poems, , and music will also be mere forms and . "" will with this kind of .

, it is for in the era to their . This point is not only an in-depth of , but also a re- of , human , and . One is to 's mind, , and in an all-round way, the of one- and one- . It be fully that if will be by , it will be human has been to the , human and .

" and " Human Body